把深化医改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www.凯发

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把深化医改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 理论文章   来源: 前线杂志社   作者: 丁向阳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病有所医”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基本标志之一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康目标。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们把深化医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作为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从解决“群众看不起病、社区看不了病、大医院看不上病”的现实问题入手,按照改革与管理、社区与医院、防病与治病“三个一起抓”的思路,全面落实完成了国家部署和本市确定的260项医改任务,实现了“推动发展、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促进健康”的第一阶段目标。


  医疗保障体系主体形成。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先保险、再救助、逐步完善提高”的思路,通过为“一老一小”等建医保的制度创新,完成了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目前城镇职工、居民和“新农合”三类基本医保平均参保(合)率超过96%。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民,初步实现了“病有所医”。


  卫生投入机制开始转变。市区两级政府强化了投入责任,加大了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比重达到6.54%。公共财政投入由供方为主转为供需双方并重,建立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和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基层基本用药供应保障机制。出台了鼓励社会办医政策,医疗服务市场稳步开放,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高涨,台资宝岛医院等一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医院即将建成运营,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多元投入的局面。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增强。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完成政府规划的330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开展“四个一批”、双向转诊,探索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实施“知己健康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加强常见慢性病管理等举措,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健康守门人”作用逐步显现,基层就诊人次比例提高到42%,“社区看不了病”问题大为缓解。


  医疗服务质量效率提高。加强医院管理,在大医院全面推行预约挂号、无假日医院,增加专家门诊,推广优质护理,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大医院就诊能力提高了25%,在全市年诊疗人次增长30%的情况下,顶住了大医院“看病难”进一步增强的压力。


  公立医院改革率先破冰。统筹首都卫生资源属地化管理,成立了首都医疗卫生协调委员会。按照“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的方向,成立了市医院管理局,分别在友谊、朝阳、同仁、积水潭、儿童医院等市属大医院进行了医保付费机制、财政价格补偿机制、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试点,并取得了“三升三降”的效果。门头沟、通州、大兴等区县也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群众看病个人负担减轻。通过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引导参保人员到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就诊、规范医疗行为等多措并举,群众个人就医负担比例较三年前平均下降20%,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低于30%,老百姓“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全市三年医改取得明显成效,向着“病有所医”的全面小康目标前进了一大步,为在全国率先建立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深化医改才能全面建成小康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迅速上升的健康需求与医疗卫生资源有效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对明确各级医疗卫生资源功能定位、重构卫生医疗服务模式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人民健康意识增强,首都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迅速上升,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同时,医保基金收入增速放缓,对全民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健康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抓住发展机遇,以健康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建设美丽健康之都提出了新要求。


  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全市医改已率先进入体制机制改革攻坚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仍需要努力探索。为巩固医改成果,率先达到“病有所医”的小康社会目标,必须要坚定信心,统一认识,扎实推进。


  扎扎实实深化医改


  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由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医疗保险体系和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分工科学、结构合理、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等“四梁八柱”构成的。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真正达到“病有所医”,必须扎扎实实深化医改。


  建立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要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加强基金收支预算管理,确保收支平衡。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医疗行为,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鼓励引导社会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构建医疗服务新体系。为缓解首都医疗卫生资源有效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更好地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医疗需求,我们要在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引导需求等方面深化改革。


  继续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要创新家庭医生服务模式,鼓励主治医师及以上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到社区开设家庭医生诊所,推广社区居民签约购买家庭医生服务。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建立以服务任务和质量为核心、以岗位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激励机制和工资动态增长机制。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探索设立适宜的执业资格条件和补偿激励机制,补充、吸引、留住基层适宜人才。


  调整医疗服务结构。要加大康复、护理、老年病医院等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力度。通过完善财政、价格、医保政策和转化现有部分公立医院、吸引社会资本举办等方式,增加康复护理服务资源,到2015年底达到30所以上。


  建立有序就医新秩序。要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制订社区首诊、分级就诊、双向转诊等有序就医引导办法,通过价格、医保等政策鼓励引导市民“小病找社区家庭医生、急病大病去大医院”。建立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


  满足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要切实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政策》。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以品牌合作等方式参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给社会办医留出发展空间。在服务首都高端医学建设的同时,实施“215”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巩固和扩大重点专科在全国和国际上的影响力。


  全面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为巩固医改成果,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我们要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运行治理机制,使公立医院权责明晰、管理科学、充满活力、富有成效。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灵活用人机制,充分发挥我市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的宏观管理效率。建立财政价格补偿调控和医疗保险调节机制,鼓励支持区县公立医院和其他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探索,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创新健康促进机制。为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们要在体制机制上深化改革。强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健康促进职能,组织实施好《健康北京人十年行动规划》,制定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完善以慢病管控为重点的健康促进机制,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全民健身行动。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继续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搞好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服务。


  (作者:原北京市副市长,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www.凯发的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www.凯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www.凯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换一批
网站地图